大理市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地處州中部,東連賓川、祥雲,南鄰巍山、彌渡,西接漾濞,北交洱源、鶴慶。這裡以白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常住人口 77.11 萬人。大理市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礦產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 38.72%,境內有洱海等眾多溪河。作為旅遊勝地,有蒼山洱海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以及大理古城等眾多景點。
洱海生態廊道
洱海生態廊道,是大理旅遊的一大亮點。它沿著洱海蜿蜒伸展,將湖光山色完美串聯。一側是波光粼粼、浩瀚無垠的洱海,湖水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迷人光芒,清風徐來,泛起層層漣漪;另一側是綠意盎然的植被與錯落有致的白族村落,盡顯田園風情。廊道上分佈著諸多網紅打卡點,如龍龕碼頭的 “海月” 舊時照壁是電影《心花路放》中梧桐客棧的取景地;磻溪 S 灣其優雅的 S 型曲線與洱海藍天構成絕美畫面,吸引無數遊客拍照留念。
喜州民居
喜州古鎮是中國西南邊疆的歷史文化名鎮。自古以來就是洱海西岸白族政治、經濟、文化集中的重鎮,有悠久的經商歷史,是白族工商業發展的搖籃,清光緒年間,形成了馳名三迤的 「 喜州商幫」 。孕育了以 「 嚴、董、尹、楊 」 四大家為首和 「 八中家 」 、 「 十二小家」 的民族資本家。聞名遐邇的蝴蝶泉坐落其中,中外聞名的電影《五朵金花》就在此拍攝。青瓦白牆,雕樑畫棟,九曲小巷,四圍香稻。是中國白族風情第一鎮,集中展現了白族生活和白族文化,保存著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築。
紮染DIY+喜洲粑粑DIY
紮染是大理極具魅力的傳統手工藝瑰寶。走進大理,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色彩斑斕、圖案精美的紮染作品晾曬展示,宛如一幅絢麗的民俗畫卷。
專門安排貴客在當地手工藝人指導下開啟紮染 DIY 之旅,從挑選潔白的布料開始,運用結紮、折疊、浸染等獨特技法,憑藉個人創意與想像,將普通布料變幻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過程充滿新奇與樂趣。
喜洲粑粑又名破酥粑粑,是雲南大理喜洲鎮的傳統特色小吃。其主要原料為優質小麥粉,經發酵、兌堿、揉面後,擀成片,抹上熟豬油,撒鹽或糖,卷成長條再分成小段,擀成圓餅。
它有甜鹹兩種口味,鹹味的加蔥花、花椒、食鹽、鮮肉、油渣等,甜味的加火腿、紅糖、玫瑰糖等包心。將餅放入刷油的平底鍋,蓋上燒有炭火的鍋蓋,上下兩面用炭火烘烤而成。喜洲粑粑外皮香酥,內在綿軟,層次分明,色香味俱佳,是大理的美食名片。
大理古城
古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為歷代滇西治府和屯軍所在地,是西南絲綢之路的門戶,也是商賈雲集之處。古代城池曾於征戰中幾度興廢,太和城是南詔王統一六詔後最早建成的宮城,中心建有金剛城,是居高臨下的城中城——稱為「紫禁城」;北面建有大厘城,即今日繁華的喜洲鎮;北、南兩端扼守門戶的有龍首城和龍尾城。然而這些古城池大多僅存城基,如今尚存南北城樓、部分城墻以及杜文秀帥府。巍峨的城樓內,保存完好的白族民居建築,小巧的庭院,靜靜的街道,幽靜典雅,古色古香。
洋人街
大理古城佈局是明、清以來的棋盤式方格網,有九街十八巷。“洋人街”是其中筆直貫穿東西的小街之一。白族傳統建築在大理的其他地方正逐漸消失,但在“洋人街”卻被悉心保存下來,作了別有風情的茶樓食肆。這裡每家小樓小院都可謂白族的精品建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越過照壁、穿過每一廊坊都覺得別有洞天;白牆青瓦矮圍欄,院門有簷有頂,而且是雙橫樑、四角飛簷的,梁上還飾以景致的水墨畫;房屋的窗櫺門欄都用雕花木格子。
【行車距離】昆明-大理約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