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觀-矮寨特大懸索橋
與地面高度差330米,全長1073.65M,橫跨矮寨大峽谷,主跨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技術創下四項世界第一。公路奇觀矮寨坡天險、盤古峰、流紗瀑布,行走峽穀深壑之中,兩邊山巒挺拔,翠絕逼人;彎曲的山路鑲嵌在懸崖絕壁間,大自然神奇的造化雕鑿了許多斷崖、石壁、峰林瀑布。那突兀而立的天問臺,為四周磅礡山峰所包圍,雲氣霧嵐。而那飄渺的流紗瀑布,瀟瀟灑灑從兩百多米高處跌落,乃中國之最。
四項世界第一
一是大橋主跨1176米,跨峽谷懸索橋,創世界第一。
二是首次採用塔、梁完全分離的結構設計方案,創世界第一。
三是首次採用軌索滑移法,架設鋼桁梁,創世界第一。
四是首次採用岩錨吊索結構,並用碳纖維作為預應力筋材,創世界第一。
鳳凰古城
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如果你想目睹真正的湘西風情,你不得不到鳳凰古城(又名沱江鎮)走一趟。鳳凰城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鳳凰縣的縣城,它緊鄰沱江而建,吊腳木樓布滿山坡。這裏是文學大師沈從文的故鄉,他曾在《邊城》中描繪過它素樸而迷人的風情。 建於清康熙時期,有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集居著苗族、漢族、土家族、回族等,形成了多才彩多姿的的民族風情。是文人墨客最愛駐足的地方,也是最適合悠哉踱步、沉澱心靈的小鎮。 在這青山、綠水、古橋、吊腳樓、民居、石板街;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風采依然,苗族小鎮的細緻溫柔與古老歷史累積的厚蘊文化。白天的古城,夜晚的古城,都值得您深深的體驗他獨特的風情。
沈從文故居
位於古城南中營街,為一南方典型的四合院。古院皆采用一陡一眠合子墻封砌,故居所有木質建築,無雕龍刻鳳,但顯得小巧精緻,古色古香。特別是那些帶有湘西風味的雕花木窗,琢工精良,格外引人註目。
熊希齡故居
環境幽靜安謐,建築古老質樸,四方形佈局,中有一天井寬坪。進入宅門,左側是一個約十平方米寬的前室,又稱會客室,天井東側為專門的柴房,內有石磨、石碓等食用傢具裝置,充分顯示了這家主人當時勤儉持家的良好風範。
楊家祠堂
為鳳凰縣24家祠堂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在古城內的祠堂,楊家祠堂始建於道光十六年,木質結構呈四合院,上下兩層,占地面積770平方米,整過建築工程精細,富有楊家民族特色。
東門城樓
位於城東,緊靠沱江,原名"升恒門",為鳳凰古城四大城門之一。東門城樓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城門下部由紫紅砂巖砌成,上部城樓則用古磚砌築。
萬壽宮
形成建築規模宏大設計精巧獨特,雕琢玲瓏剔透的建築群落。緊靠大門與高大門樓連為一體的,北有陽樓,西有遐昌閣。簡直是殿宇樓臺薈萃,建築藝術大觀。
崇德堂
是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是江西豐城人裴守祿始建於1884年,當時鳳凰非常富有,只有16歲的裴守祿就來到鳳凰做生意。憑著自己的聰明與智慧建立了自己的商號“裴三星”商號,並建了這座古宅。
古城博物館
陳寶箴世家位於鳳凰古城裏面,是古城鳳凰的又一道人文景觀。館址範圍即為清光緒年間道臺衙門的組成部分,陳寶箴三代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鳳凰古城博物館陳寶箴世家館內還陳列了陳寶箴的後裔向博物館捐贈的家族歷史文化遺產、遺物、遺照、圖片、資料、著作、文獻等。
虹橋
橫臥於沱江之上,風雨樓以它的壯觀和俊美拔然而起,這其實就是成了一道重疊的風景,這道風景,由下而上、由古而今穿越著六百多年的歷史。這座橋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橋下的那條潭,自古以來就叫“回龍潭”。靠近南岸,以前依山傍水還修建有一座“回濤閣”。
沱江含遊船
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她依著城牆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坐上烏蓬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歷史的苗族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沱江打很遠的貴州境內流出來的,流到這裡自然清澈見底,她流出很多人的故事,那河上的跳巖,是典型的湘西風光,她原始、古樸,有多少故人和故事從那跳巖上走過。
註1:鳳凰九景為套票,若遇套票內景點因不可抗力因素或臨時停業,無法針對單一景點退費,敬請見諒。
註2:若遇沱江水位過高或過低等不可抗力之因素,導致沱江無法遊船,則此景點取消不走,敬請見諒。
【行車距離】 張家界-(車程約2.5H)途觀 矮寨特大懸索橋─(車程約1H)鳳凰古城